拉脱维亚概况
拉脱维亚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6年1月)
【国 名】 拉脱维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atvia)
【面 积】 64589平方公里。
【人 口】 228万,拉脱维亚族占62%,俄罗斯族占27%,白俄罗斯族占3%,乌克兰族占2%,波兰族占2%。官方语言为拉脱维亚语,通用俄语。主要信奉天主教和新教路德宗。
【首 都】 里加(Riga),人口71万人(2013年),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21.4℃,全年平均气温6.7℃。
【国家元首】 总统莱蒙德斯·韦约尼斯(Raimonds Vejonis),2015年7月就任,任期4年。
【重要节日】 独立日(国庆节):11月18日
【简 况】 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与爱沙尼亚,南与立陶宛,东与俄罗斯,东南与白俄罗斯接壤。国界线总长1862公里。平均海拔87米,地貌为丘陵和平原。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中间类型。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21.4℃,夜晚平均气温11℃。平均年降水量732毫米。
公元10世纪,建立早期的封建公国。12世纪末至1562年,被日耳曼十字军侵占,后归属德利沃尼亚政权。1583~1710年,先后被瑞典、波兰—立陶宛公国瓜分。1710~1795年,被沙皇俄国占领。1795~1918年,拉东部和西部分别被俄罗斯和德国割据。1918年11月18日,拉成为独立的共和国。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定秘密条约,拉被划入苏联势力范围。1940年6月,苏军根据苏拉双边友好协议进驻拉,建立苏维埃政权,同年7月21日成立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5日并入苏联。1941~1945年,被德国侵占。二战结束后,重新并入苏联。1990年5月4日,拉最高苏维埃通过关于恢复拉脱维亚独立的宣言,并改国名为拉脱维亚共和国。1991年8月22日,拉最高苏维埃宣布拉脱维亚共和国恢复独立。同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拉独立。9月17日,拉加入联合国。
【政 治】 政局基本稳定。2013年11月,拉脱维亚总理东布罗夫斯基斯(团结党)辞职,2014年1月,团结党、改革党、全国联盟、绿色农民联盟组成联合政府,团结党成员斯特劳尤马(女)出任总理。2014年10月,拉脱维亚举行议会选举,团结党胜选。11月,团结党、绿色农民联盟、民族联盟组成新一届中右联合政府,斯特劳尤马连任总理。2015年6月拉举行总统选举,执政联盟三党中的绿色农民联盟和团结党联合提名的候选人、国防部长韦约尼斯当选。12月,斯特劳尤马总理辞职。
【宪 法】1993年7月6日,拉议会通过决议,恢复1922年拉独立初通过的宪法。1994年、1996年和1997年,议会三次对宪法进行了修订。宪法规定拉脱维亚是独立的民主共和国,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最多任两届,总任期不超过八年。总统任命总理并授权其组成政府(需经议会简单多数通过)。
【议 会】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由100名议员组成,任期四年,议员由18岁以上的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参选党必须获得5%以上的选票才能进入议会。现议会是2014年10月选举产生的第十二届议会,现共有6个议会党团。其中,和谐中心25席,团结党23席,绿色农民联盟21席,民族联盟—一切为了拉脱维亚及祖国自由联盟17席,真心为拉脱维亚7席,拉脱维亚地区联盟7席。现任议长伊娜拉·穆尔涅采(Inara Murniece),女,民族联盟成员,2014年11月当选。议会领导机构为议会主席团,由主席(即议长)、两名副主席、秘书长和副秘书长5人组成。议会下设15个委员会,每年举行春季和秋季两次会议。
【政 府】2014年11月成立的政府由于斯特劳尤马总理辞职已成为看守政府,新政府尚未成立。看守政府成员名单如下:总理莱姆多塔·斯特劳尤马(Laimdota STRAUJUMA,女),外交部长林克维奇斯(Edgars Rinkevics),财政部长雷耶斯(Janis Reirs),教育科技部长塞勒(Marite Seile,女),内政部长、代理交通部长科兹洛夫斯基斯(Rihards Kozlovskis),文化部长梅尔巴尔德(Dace Melbarde,女),司法部长拉斯纳茨(Dzintars Rasnacs),环境保护与地区发展部长杰尔哈兹(Kaspars Gerhards),国防部长博格马尼斯(Raimonds Bergmanis),农业部长杜克拉夫斯(Janis Duklavs),福利部长奥古利斯(Uldis Augulis),卫生部长别列维奇斯(Guntis Belevics),经济部长奥佐拉(Dana Reizniece-Ozola,女)。
【行政区划】拉分为110个区和9个全国级市。
【司法机构】最高法院院长伊瓦尔斯·比奇克维奇斯(Ivars BICKOVICS),2008年6月就职。总检察长埃里克斯·卡尔梅耶斯(Ēriks Kalnmeiers),2010年7月就职。
【政 党】 截至2013年3月,在司法部登记注册政党和政治团体主要有:
(1)和谐中心联盟(Harmony Center):反对党。由“和谐”社会民主党、拉脱维亚社会党组成。其主体“和谐”社会民主党由四党合并成立于2010年。领导人为雅尼斯·乌尔巴诺维奇斯(Janis URBANOVICS)同时担任该党议会党团主席。和谐中心联盟在里加市地方议会执政,里加市长尼尔斯·乌沙科夫斯(Nils USAKOVS)为和谐中心联盟共同主席。
(2)团结党(Unity):执政联盟成员。由新时代党(New Era)、公民联盟(Civic Union)和另类政治联盟(Society for Other Politics)于2010年3月6日合并成立。领导人为议长阿博尔京娜。议会党团主席为津塔尔斯·扎奇斯(Dzintars ZAKIS)。
(3)改革党(Reform Party):执政联盟成员。成立于2011年7月23日。领导人为前总统瓦尔蒂斯·扎特列尔斯(Valdis ZATLERS)。议会党团主席为维亚采斯拉夫斯·东布罗夫斯基斯(Vjaceslavs DOMBROVSKIS)。
(4)民族联盟——一切为了拉脱维亚及祖国自由联盟(National Alliance "All For Latvia!"– "For Fatherland and Freedom/LNNK"):执政联盟成员。由一切为了拉脱维亚党(All For Latvia!)和为了祖国和自由党(For Fatherland and Freedom/LNNK)于2010年合并成立。2011年7月23日转为单一政党。领导人为加伊迪斯•贝尔津什(Gaidis BERZINS)和莱维斯·津塔尔斯(Raivis DZINTARS)。议会党团主席为埃纳尔斯·茨林斯基斯(Einars CILINSKIS)。
(5)绿色农民联盟(Union of Greens and Farmers):执政联盟成员。由拉脱维亚农民联盟(Latvia's Farmers' Union)和拉脱维亚绿党(Green Party of Latvia)于2006年合并成立。领导人为莱蒙德斯·维永尼斯(Raimonds Vējonis)。议会党团主席为奥古斯特·布里格曼尼斯(Augusts Brigmanis)。
其他政党有:统一拉脱维亚人权党(For Human Rights in United Latvia)、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工人党(Latvian Social Democratic Workers’ Party)、最后党(Last Party)、支持总统共和制党(For a Presidential Republic)、人民控制党(People's Control)、“自由、消除恐惧、仇恨与愤怒”党(Freedom. Free from Fear, Hate and Anger)、基督民主联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s)等。
【重要人物】莱蒙德斯·韦约尼斯:总统。1966年出生,拉脱维亚大学生物学硕士。早年从事教师、地方议员等职务,并在多家环保单位供职。2002年起进入拉政界,历任环境部长、议会议员、国防部长等职。2015年6月当选总统,7月宣誓就职。懂英、俄语。
伊娜拉·穆尔涅采:女,议长。1970年生。毕业于拉脱维亚大学。曾任《拉脱维亚报》记者、拉脱维亚议会人权和公共事务委员会主席。2014年11月当选拉议长。
莱姆多塔·斯特劳尤马:女,现为看守政府总理。1951年2月出生。1973年毕业于拉脱维亚大学物理与数学系,1992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6年任农业部副国务秘书、国务秘书,2007年至2010年任地区发展与地方政府部国务秘书,2010年至2011年任环境保护与地区发展部副国务秘书,2011年10月至2014年1月任农业部部长。2014年1月起任总理,11月连任。
【经 济】 1991年恢复独立后,即开始按西方模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1998年被正式接纳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重创拉经济,拉GDP连续两年下降达20%。2009年接受IMF、欧盟委员会和瑞典等国75亿欧元贷款援助。2010年拉经济缓慢复苏,2011年GDP增长5.5%,2014年GDP272亿美元,增长2.4%,人均GDP15729美元。2014年1月1日拉成为欧元区第18个成员国。2014年拉主要经济数据如下(资料来源:拉中央统计局):
国内生产总值: 272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5729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2.4%。
货币名称:欧元
失业率: 10.8%。
外贸总额:302.96亿美元,增长0.8%
中央政府债务占GDP:37.4%
【资 源】有泥炭、石灰石、石膏、白云石、石英沙等少量矿产。有1.4万个野生物种。森林面积349.7万公顷,其中168.6万公顷为国有林,覆盖率为49.9%。(资料来源:拉农业部)
【工 业】拉工业支柱产业有采矿、加工制造及水电气供应等。 2012年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5%,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2%,其中加工制造业同比增长9.3%。
【农 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行业。2012年农业产量同比增长17.4%,其中作物产量同比增长28.5%,畜牧产量同比增长4.4%。(资料来源:拉脱维亚中央统计局)
近几年主要农业、渔业、林业产品产量分别为(单位:万吨)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
谷物 | 141.1 | 212.5 | 194.9 |
油菜 | 21.91 | 30.35 | 29.7 |
马铃薯 | 49.89 | 53.9 | 49.6 |
蔬菜 | 15.0 | 16.1 | 14.0 |
净肉 | 7.94 | 7.86 | 8.03 |
牛奶 | 84.5 | 87.38 | 91.5 |
鸡蛋(亿个) | 6.65 | 6.714 | 6.295 |
羊毛(吨) | 133 | 134 | 150 |
森林采伐 (万立方米) | 1271.9 | - | - |
捕鱼 | 15.59 | 9.04 | - |
主要牲畜和家禽存栏量(单位:万头/万只/万匹)
2011年 | 2012年 | 2013 年 | |
牛 | 38.1 | 39.3 | 40.6 |
其中奶牛 | 16.4 | 16.5 | 16.5 |
猪 | 37.5 | 35.5 | 36.8 |
绵羊 | 8 | 8.4 | 8.5 |
山羊 | 1.3 | 1.3 | - |
马 | 1.1 | 1.1 | - |
家禽 | 441.8 | 491.1 | 498.6 |
【服务业】服务业是拉脱维亚的支柱产业。2012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3%。
【旅游业】2013年拉入境游客达582.2万人次。主要来自立陶宛、爱沙尼亚、俄罗斯、挪威、瑞典、德国等国。拉出境旅游325.7万人次,主要去往立陶宛、爱沙尼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及欧盟国家。拉主要旅游城市和风景区有:里加古城、尤尔马拉海滨、希古达和采西斯风景区、露天民俗博物馆、隆达列宫等。全国共有旅游公司202家,主要有:拉脱维亚旅游公司(Latvia Tours)、里加旅行社(Riga Travel Agency)、塔斯旅游公司(Tas Travel Agency)、大学生青年旅行社(Student and Youth Travel)、波罗的海旅游公司(Baltic Travel Group)等。
【交通运输】铁路:总长1859公里,其中250公里电气化铁路,2013年货运量5583.1万吨,客运量1980万人次。
公路:国家级公路线总长20093公里。2013年公路货运量6060.9万吨,客运量11318.4万人次。
水运:内河航线全长350公里。主要海港有里加、文茨皮尔斯和利耶帕亚。2013年里加港吞吐量3546.7万吨,文茨皮尔斯港吞吐量2876.6万吨,利耶帕亚港吞吐量483.8万吨,其余港口吞吐量140.9万吨。
空运:共有飞机81架,国际航线总长8400公里,有里加、文茨皮尔斯、利耶帕亚三个国际机场。波罗的海航空公司(AIR BALTIC)创建于1995年,是拉唯一的国际航空公司,国家占99.8%股份,目前拥有飞机28架,其中5架波音737-500飞机,9架波音737-300飞机,6架FOKKER-50飞机,8架庞巴迪Q400飞机。2012年,里加国际机场客运量为476.7万人次。里加现有直飞莫斯科、伦敦、曼彻斯特、斯图加特、维也纳、巴黎、罗马、米兰、法兰克福、都柏林、慕尼黑、布鲁塞尔、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哥本哈根、华沙、特拉维夫、布拉格、塔林、维尔纽斯、基辅、奥德萨、明斯克、塔什干、伊斯坦布尔等地的国际航班。
输油管道766公里,其中原油输送管道437公里,石油产品输送管道329公里。天然气输送管道1242公里。2012年石油产品进口总量206.2万吨,出口总量54.2万吨,消耗量128.2万吨。
(资料来源:拉脱维亚交通部、中央统计局)
【财政金融】近年财政收支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
收入 | 99.29 | 99.98 | 107.35 |
支出 | 106.06 | 103.52 | 110.12 |
差额 | -9.77 | -3.54 | -2.77 |
(资料来源:拉脱维亚财政部、中央银行)
截至2013年2月,拉共有外汇储备74.83亿美元。2013年拉国债总额达116.24亿美元。
拉脱维亚银行(央行)成立于1991年9月3日。截至2013年3月,拉共有24家商业银行。主要商业银行为:1.Swed银行(SwedBanka);2.SEB联合银行(SEB Banka);3.DnB银行(DnB Banka);4.Citadele银行(Citadele Banka);5.芬兰北欧银行拉脱维亚分行(Nordea Banak Finland Latvia Branch);6.Rietumu银行(Rietumu Banka)。
(资料来源:拉脱维亚商业银行协会)
【对外贸易】与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近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
出口额 | 118.25 | 126.14 | 131.28 |
进口额 | 151.76 | 159.02 | 165.52 |
差额 | -33.51 | -32.88 | -34.24 |
主要出口商品是木材、木制品及木炭、钢铁、矿物燃料;主要进口商品为矿物燃料、机械用具及零配件、车辆及零配件。拉主要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均为欧盟和独联体国家。
【外国资本】2012年外国投资的主要来源地是卢森堡、荷兰、塞舌尔、法国、英国、俄罗斯、塞浦路斯和瑞典。拉已同奥地利、保加利亚、白俄罗斯、比利时、加拿大、中国、瑞士、捷克、丹麦、埃及、西班牙、爱沙尼亚、芬兰、法国、英国、希腊、克罗地亚、匈牙利、冰岛、以色列、意大利、韩国、科威特、立陶宛、摩尔多瓦、挪威、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新加坡、斯洛伐克、瑞典、土耳其、乌克兰、乌兹别克、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资料来源:拉脱维亚经济部、企业注册局)
【著名公司】“阿尔达利斯”啤酒厂(Aldaris):拉最大的啤酒酿造企业,有130余年历史。主要生产各种啤酒和无酒精饮料,年销售额近3800万美元。产品出口爱沙尼亚、立陶宛、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电话:(00371)67023200,传真:67023224,网址:http://www.aldaris.lv。
“莱依玛”巧克力厂(Laima):拉最大的巧克力糖果生产企业,1924年建厂,年销售额3500多万美元。主要产品有:巧克力糖、巧克力糕点、奶糖、水果糖等。产品出口美国、德国、以色列、瑞典、瑞士、爱沙尼亚、立陶宛和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电话:(00371)67080302,传真:67080332,网址:http://www.laima.lv。
“格林戴克斯”制药有限公司(Grindex):波罗的海三国制药行业的龙头企业,经营范围包括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生产多种药品,包括几种专利产品,其产品销售到50多个国家。2011年公司营业额达1.39亿美元,增长6.9%,纯利润1340万美元,减少5.6%。在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俄罗斯有四家子公司,在1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电话:(00371)7139 485,传真:7139513,网址:http://www.grindex.lv。
【人民生活】 2012年居民平均税前工资879美元/月,平均退休金329美元/月。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70所医院,4658个诊所,医生7987名,病床12111张。每万人拥有医生39.1名、护理和助产人员64人、牙医7.2人、药师6人、医院床位64张。男性平均寿命68岁,女性78岁。
【军 事】 1991年8月23日开始组建军队,11月成立国防部。现任武装力量司令是雷蒙茨·格劳贝准将(Raimonds GRAUBE)。国防力量由陆、海、空军和国民卫队组成。2006年前实行义务兵役,2007年1月开始实行军队职业化。根据本人意愿,军队与士兵签署3至15年的服役合同。2011年国防预算约占GDP1%,计划于2020年将国防预算增加到占GDP2%的水平。军队人数计划维持在5100人左右。在组建军队过程中,特别是2004年4月拉加入北约后,美、英、德、法及北欧国家提供了培训和武器装备等方面的协助。在北约支持下,拉同立陶宛、爱沙尼亚积极开展军事合作,统一三国安全事务。三国在北约框架内联合进行的项目有:波海的海国家联合区舰队(BALTRON)、波罗的海地区空情监控网(BALTNET)和波罗的海军事学院(BALTDEFCOL)。迄今,拉已同40多个国家的军队建立联系,同近30个国家签署了军事合作协议。从1996年4月起,拉军开始参加国际维和行动。
【文 化】截至2013年,共有111所博物馆、14家电影院、559个文化中心、812所公共图书馆和9家剧院。
【教 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允许私人办学校。大学实行公费和自费两种制度。根据拉教育部统计资料,2012/2013学年度在校学生43.2万人。其中学前班人数为9.3万,普通学校20.9万,职业学校为3.1万,高等院校9.0万人。主要高等院校有:拉脱维亚大学、里加工业大学、拉脱维亚农业大学、波罗的海俄罗斯学院、拉脱维亚医学院、拉脱维亚海洋学院、拉脱维亚音乐学院、拉脱维亚艺术学院等。创办于1919年的拉脱维亚大学是建校最早的大学,现有13个院系。
【新闻出版】截止2012年底,全国共有251种报纸和329种杂志,主要用拉文和俄文发行。拉文报纸主要有:《拉脱维亚报》、《日报》、《独立报》、《经济日报》、《里加晚报》等。俄文报纸主要有:《今日新闻报》、《电讯报》、《波罗的海商报》、《时报》等。英文报纸有《波罗的海时报》(周刊)。
主要通讯社有拉脱维亚通讯社(LETA)和波罗的海新闻社(BNS)。拉通社成立于1920年,原为国家通讯社,1997年实行私有化,现有90名记者和编辑人员,主要提供波罗的海三国新闻,用拉、俄、英三种文字发稿。波罗的海新闻社成立于1991年4月,现有200名工作人员,主要提供北欧和环波海地区国家新闻,用拉脱维亚文、立陶宛文、爱沙尼亚文、俄文和英文5种文字发稿。拉有20多名驻外记者,主要在俄罗斯、立陶宛、爱沙尼亚、美国、比利时等国进行采访报道。现有100多名外国常驻记者,其中50余名来自俄罗斯各大报纸、通讯社和电视台,其他来自中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波兰、芬兰、丹麦、德国、加拿大等国。路透社、德通社和新华社在拉设立了记者站。
有47家全国和地方广播电台,分别用拉语和俄语广播。拉国际广播电台为公共电台,成立于1925年,共有5套节目。一套用拉语广播,主要为新闻分析类节目,二套为拉脱维亚流行音乐节目,三套为古典音乐节目,四套用俄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播音,以新闻分析为主,五套以娱乐节目为主。其他主要广播电台还有:“FM100”,“SWH”,“Star FM”,“FM102.7”,基督之声广播电台、“Super FM”等。
全国和地方电视台有28家。拉脱维亚国家电视台(LTV)是拉最大的公共电视台,成立于1954年,有两个频道,一频道以新闻、国际评论等政治性节目为主,全部用拉语播出。七频道主要是文艺、体育和娱乐节目,有部分俄语节目(占30%)。商业电视台主要有:拉脱维亚独立电视台(LNT)、电视三台(TV3)和电视五台(TV5)。另有59家有线电视台,Baltcom TV和Telia Multicom 用户最多,可收看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波兰等国的电视节目。
【对外关系】 恢复独立以来,将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外交优先方向。2004年4月2日,拉正式加入北约;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实现了加入欧盟和北约两大对外战略目标。12月30日,拉宣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拉特与欧元正式挂钩,汇率浮动不超过1%。2007年底拉加入申根协定。2014年1月1日拉成为欧元区第18个成员国。2015年上半年拉首次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在对外关系上,拉全力深化与欧盟、美国的关系,谋求发展与俄罗斯的务实合作,努力拓展外交空间,但在乌克兰问题上关切较深,与欧盟立场保持一致。截至2013年3月,拉与15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拉外交部网站)
【同中国的关系】1991年9月12日,中拉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992年1月4日,中国在拉设立大使馆。同年1月底,拉政府与台湾当局签署所谓“建立领事关系的联合声明”,于2月上旬允许台在里加开设“总领事馆”。中国政府决定从拉撤出大使馆。1994年7月,拉政府代表团前往北京,承诺断绝同台湾的领事关系,双方签署了中拉两国关于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公报。同年8月,中国大使馆恢复在里加工作。
2012年,中拉两国关系稳步发展。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华沙会见出席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拉总理东布罗夫斯基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邵明立副主任委员率团访拉。5月,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访拉。6月,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贵州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孙永春分别访拉;里加市市长乌沙科夫斯访问北京和苏州。7月,重庆市副市长凌月明、辽宁省政协主席岳洪福分别访拉。8月,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访拉,双方签署两国卫生合作执行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访拉。9月,拉总理东布罗夫斯基斯来华出席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温家宝总理会见。10月,商务部副部长陈健访拉。11月,拉议会外委会主席卡尔宁斯率团访华,分别与统战部副部长斯塔、外交部副部长谢杭生、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振中等会见。拉国防部长帕布里克斯访华,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外交部长杨洁篪分别会见。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访拉。
2013年4月,拉脱维亚议会拉中友好小组主席波塔普金斯访华并出席在苏州举行的第四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2013年7月,外交部副部长宋涛赴拉脱维亚同拉外交部国务秘书贝德高维奇斯举行两国外交部磋商并会见拉外长林克维奇斯。9月,拉脱维亚外交部国务秘书、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拉国家协调员贝德高维奇斯来华出席在乌鲁木齐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亚欧博览会。11月,李克强总理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会见出席第二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拉总理代表、外长林克维奇斯。
2014年5月,拉议长阿博尔京娜访华。10月,李克强总理在米兰出席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会见拉总统贝尔津什。12月,李克强总理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会见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拉脱维亚总理斯特劳尤马。
2015年3月,拉教育和科技部长塞勒来华出席第四届亚欧大学校长会议。4月,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赴拉参加第五届亚欧教育部长会议。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赴拉参加第三届亚欧交通部长会议和“16 1合作”框架下的里加交通物流会议。5月,拉农业部长杜克拉夫斯访问北京、上海并参加第十六届上海国际食品及饮料博览会。拉交通部国务秘书奥佐林斯访问上海、成都、重庆并出席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7月,拉外交部国务秘书、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拉国家协调员贝德高维奇斯来华出席第五次“16 1合作”国家协调员会议。9月,拉交通部国务秘书奥佐林斯访问成都,拉交通部与成都市政府签署合作意向书。11月,拉总理斯特劳尤马来华出席第四次16 1领导人会晤,李克强总理会见。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中拉贸易总额为14.64亿美元,较上年减少0.7%。其中,中国对拉出口额为13.17亿美元,减少4.2%;中国从拉进口额为1.47亿美元,增长48.1%。2015年1至11月,双边贸易额10.5亿美元,同比下降21.1%,其中中方出口9.2亿美元,下降23.3%,进口1.3亿美元,下降7%。拉出口商品主要是:机械和电子设备、运输工具、金属制品、化工产品、木材及其制品等。拉进口商品主要是:纺织品、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金属制品等。 截止2015年8月底,中国对拉累计投资383万美元,工程承包累计完成营业额2343万美元。拉在华投资306万美元。
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杨国强。馆址:里加市甘尼布丹比斯街5号,邮编LV-1045(5 Ganibu dambis Street, Riga, LV-1045,Latvia)。电话:(00371)67357023,67357024。传真:(00371)67357025。电子信箱:E-mail:chinaemb_lv@mfa.gov.cn。经济商务参赞处地址:里加市达尔巴街2号,邮编LV-1046(2 Darba Street,Riga,Latvia)。电话:(00371)67805475,传真:(00371)67805470。电子信箱:E-mail: lv@mofcom.gov.cn。
拉脱维亚驻华大使:乐音(英格丽达·莱夫伦采,Ingrida LEVRENCE,已离任,新大使尚未到任)。馆址:北京市朝阳区嘉林路甲1号嘉林花园71号别墅。电话:(010)64333863。传真:(010)64333810。电子信箱:E-mail: latemb.cn@bj-shuma.net。
【同欧盟的关系】积极参与欧盟决策,在预算等问题上维护自身利益。支持欧盟通过“财政契约”和银行业监管,赞成欧元区扩大并成为稳定、强大的统一货币联盟。主张欧盟各成员国均衡发展。
【同美国的关系】两国于1991年9月5日建交。拉美关系是拉双边外交重点之一。2013年8月,波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总统集体访美,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加强战略合作、能源安全合作、网络信息安全以及跨大西洋经贸合作交换意见。
【波罗的海三国合作】2013年,波罗的海三国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关系,通过定期磋商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能源安全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寻求在欧盟内的共同利益,并就欧盟中期预算和在阿富汗军事行动协调立场。但在波罗的海液化天然气站终端选址、核电站建设等具体项目仍存分歧,能源供应多元化上未取得重大进展。
【同俄罗斯的关系】拉俄于1991年10月4日建交。两国历史积怨深重,关系时有龃龉。尽管拉俄关系进展不顺,但双边经贸务实合作仍取得一定进展。拉在乌克兰问题上支持美欧对俄采取制裁措施。
【同独联体各国的关系】 拉与同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独联体国家关系普遍良好,政治、经贸往来密切,支持欧盟“东部伙伴计划”,密切关注乌克兰局势发展。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更多学者专区
-
刘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李静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
<p>陆齐华/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编审、《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p>
-
高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东欧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
张聪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研究员
-
<p>马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社会文化政治研究室副研究员 </p>
-
韩克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室副研究员
-
张红侠/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胡冰/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编辑、《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肖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和高加索研究室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