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概况
立陶宛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6年1月)
【国 名】 立陶宛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
【面 积】 6.53万平方公里。
【人 口】 289.1万(2015年12月)。立陶宛族占84.2%,波兰族占6.6%,俄罗斯族占5.8%。此外还有白俄罗斯、乌克兰、犹太等民族。官方语言为立陶宛语,多数居民懂俄语。主要信奉罗马天主教,此外还有东正教、新教路德宗等。
【首 都】 维尔纽斯(VILNIUS),面积401平方公里,人口53.2万(2015年1月)。1月平均气温-4.9℃,7月平均气温17℃。
【国家元首】 总统达利娅·格里包斯凯特(Dalia GRYBAUSKAITĖ,女),2014年5月连选连任,任期5年。
【重要节日】 国家重建日(国庆日):2月16日(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国家重建,立陶宛共和国成立);恢复独立日:3月11日(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发表恢复独立宣言);国家日:7月6日(1253年7月6日立陶宛国王明陶卡斯加冕)。
【简 况】 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接拉脱维亚,东连白俄罗斯,南邻波兰,西濒波罗的海和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国境线总长1644公里,海岸线长90公里。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气候。最高点海拔293.6米。1月平均气温-1℃,7月平均气温19℃。
1009年史书首次提及立陶宛。1240年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1385年后立陶宛与波兰三次联合,1387年接受天主教为国教。维陶塔斯大公执政期间(1392~1430年)是立鼎盛时期,成为当时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1795年后逐步被沙俄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立曾一度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16日,立宣布独立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20年10月9日,波兰占领维尔纽斯和立东部地区,第二大城市考纳斯成为立临时首都。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秘密条约,立被划入苏联势力范围,次年初苏军进驻立境内。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立被德国占领。1944年苏联军队进入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加入苏联。1990年3月11日,立通过恢复独立宣言,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1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立独立,9月17日立加入联合国。2004年3月29日立加入北约,5月1日成为欧盟成员国。
【政 治】 立陶宛政局总体稳定。2012年10月,代表中左翼的社会民主党、劳动党和秩序与正义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过半议席,并同波兰人选举运动四党共同组成执政联盟。新政府执政以来,着力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税收和社会公平问题。格里包斯凯特总统保持较高民意支持率,于2014年5月连选连任,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继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2014年8月,波兰人选举运动退出执政联盟。
【宪 法】1992年10月25日经全民公决通过,11月2日生效,后多次修订。现行宪法共15章154条。规定立陶宛是独立的民主共和国,主权属于全体人民,公民权利一律平等。立为议会制国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批准或否决总统提名的总理人选;任命和解除国家领导人的职务;有权弹劾总统,但需经3/5以上议员支持。总统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任期5年,最多任两届。凡年龄在40岁以上且近3年在立连续居住的立公民可竞选总统。如总统病故、辞职、被弹劾或由于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务时,其职责由议长代为行使。总统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就重大外交问题做出决策,经议会同意任命和撤换总理,根据总理推荐任命和撤换部长。
【议 会】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实行一院制,共有141个席位,任期四年。凡年满25岁、在立定居的立公民有权竞选议员。其中71名议员由全国71个选区直接选出,其余70名由进入议会的政党产生,获得5%以上选票的政党和7%以上选票的政党联盟可进入议会,并根据各自获得选票的比例分配议席。本届议会于2012年10月选举产生,主要党团及所占议席分别为:社会民主党40席、祖国联盟—基督教民主党32席、劳动党29席、秩序与正义党12席、自由运动党10席、波兰人选举运动8席、无党派10席。现任议长洛丽塔·格劳济涅内(Loreta GRAUZINIENE,女),2013年10月当选。
【政 府】本届政府为独立后第16届政府,由社民党、劳动党、秩序与正义党和波兰人选举运动四个党派联合执政(2014年8月波兰人选举运动退出执政联盟),于2012年12月组成,下设14个部。总理:阿尔吉尔达斯·布特克维丘斯(Algirdas BUTKEVICIUS)。内阁成员包括:外交部长利纳斯·安塔纳斯·林克维丘斯(Linas Antanas LINKEVICIUS)、环境部长凯斯图蒂斯·特雷乔卡斯(Kestutis TRECIOKAS)、能源部长罗卡斯·马休利斯(Rokas MASIULIS)、财政部长里曼塔斯·沙久斯(Rimantas SADZIUS)、国防部长尤奥扎斯·奥莱卡斯(Juozas OLEKAS)、文化部长萨鲁纳斯·比鲁蒂斯(Sarunas BIRUTIS)、交通运输部长里曼塔斯·辛克维丘斯(Rimantas SINKEVICIUS)、卫生部长丽曼特·莎拉舍维丘特(Rimante SALASEVICIUTE)、司法部长尤奥扎斯·比亚尔纳托尼斯(Juozas BERNATONIS)、经济部长埃瓦尔达斯·库斯塔斯(Evaldas Gustas)、内务部长代利斯·阿尔方萨斯·巴拉考斯卡斯(Dailis Alfonsas BARAKAUSKAS)、农业部长维尔吉妮娅·巴尔特赖蒂埃内(Virginija BALTRAITIENE)、社会保障与劳动部长阿尔吉曼塔·帕别金斯基耶涅(Algimanta PABEDINSKIENE)、教育和科学部长安德罗恩·皮特雷尼涅(Androne PITRENIENE)。
【行政区划】2011年6月,立陶宛进行行政区划改革,取消县制,全国改为由7个城市、43个区、8个自治机构和2个疗养区共60个地方行政单位构成,大小城镇100余座。主要城市有维尔纽斯、考纳斯、克莱佩达、希奥利艾等。
【司法机构】宪法法院院长罗穆阿尔达斯·凯斯图蒂斯·乌尔拜蒂斯(Romualdas Kestutis URBAITIS),2011年4月就职,任期9年。最高法院院长金塔拉斯·克里热维丘斯(Gintaras KRYZEVICIUS),2009年10月就职,任期9年。总检察长埃瓦尔达斯·帕西里斯(Evaldas PASILIS),2015年12月就职,任期5年。
【政 党】截至2014年3月,立共有40余个政党和政治组织注册登记,主要政党有:
(1)社会民主党(Lithuanian Social Democratic Party):联合执政党之一。1896年创建,1989年8月12日重建,2001年1月27日与立陶宛劳动民主党(Lithuanian Democratic Labor Party)合并。现有党员2.1万余人。主席阿尔吉尔达斯·布特克维丘斯(Algirdas BUTKEVIČIUS),现任总理。
(2)劳动党(Lithuanian Labor Party):联合执政党之一。2003年11月26日创建,2006年发生分裂,部分党员脱党另建公民民主党。2011年6月,立陶宛新联盟(New Union of Lithuania)与劳动党合并。2013年4月,与工党(Labor)合并。2013年10月,与基督教党(Christian Party)合并。现有党员2.4万余人。主席洛丽塔·格劳济涅内(Loreta GRAUZINIENE,女),现任议会议长。
(3)秩序与正义党(Order and Justice Party):联合执政党之一。2002年3月9日成立,原名自由民主党,2006年5月13日改称秩序与正义党(自由民主党),2008年3月8日该党第八次代 表大会决定正式改称现名,现有党员1.3万余人。主席罗兰达斯·帕克萨斯(Rolandas PAKSAS),前总统、现任欧洲议会议员。
(4)立陶宛波兰人选举运动(Electoral Action of Poles in Lithuania),在野党(2014年8月退出执政联盟)。1994年8月28日成立,现有成员1350余人。主席维尔德玛·托马舍夫斯基(Valdemar TOMASEVSKI),现任欧洲议会议员。
(5)祖国联盟—基督教民主党(原保守党) (Homeland Union—Lithuanian Christian Democrats“LITHUANIAN CONSERVATIVES”):在野党。1993年5月1日成立。现有党员1.4万人。主席安德留斯·库比留斯(Andrius KUBILIUS),前总理。
(6)自由运动党(Liberals Movement of 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在野党。2006年2月25日成立,主要由从自由中间联盟中退出的成员组成,现有党员4900余人。主席埃利吉尤斯·马修利斯(Eligijus MASIULIS),前交通部长。
(7)自由中间联盟(Lithuanian Liberal and Centre Union):在野党。2003年5月31日创建,由立自由者联盟、中间联盟和现代基督教民主联盟三党合并组成,现有成员4000余人。主席阿尔吉斯·恰普利卡斯(AlgisČAPLIKAS),前副议长。
其他政党有:勇敢之路党(The Way of Courage)、农民党联盟(The Peasants Union)、绿党(Greens Party)等。
【重要人物】达利娅·格里包斯凯特(Dalia GRYBAUSKAITĖ):总统。女,1956年3月生于维尔纽斯市。1983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日丹诺夫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1988年在莫斯科社会科学院完成经济学博士论文答辩。1983-1990年在维尔纽斯高级党校任教。1990-1991年在立陶宛经济研究所任职。1991-1994年先后任对外经济关系部和外交部司长。1994-1995年任驻欧盟大使兼入盟谈判副代表。1996-1999年任驻美国使馆公使。1999-2001年先后任财政部和外交部副部长。2001-2004年任财政部长。2004-2009年任欧盟委员会财政计划和预算委员。2009年5月当选总统,并于7月正式就职。2014年5月连选连任总统,并于7月正式就职。未婚,无子女。洛丽塔·格劳济涅内(Loreta GRAUZINIENE):议长。生于1963年1月10日。1992年毕业于立陶宛农业经济学院。1992年至2004年任立陶宛UAB公司会计和审计员。2004年起连续3届当选立议会议员。2013年10月当选议长。已婚,有两个孩子。阿尔吉尔达斯·布特克维丘斯(Algirdas BUTKEVICIUS),总理。生于1958年11月19日。1984年毕业于维尔纽斯理工大学建筑经济系。1995年获考纳斯技术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社会学博士学位。1992年加入立社会民主党,1999年任该党副主席,2009年任主席。1996年起连续5届当选立议会议员。2001-2004年任议会预算和财政委员会主席。2004-2005年任财政部部长。2006-2008年任交通运输部长。2012年12月出任总理。已婚,有一女。
【经 济】 2014年,立陶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实体经济趋于改善,工业产值稳步回升,国内消费快速回暖,出口明显回升,失业率有所下降,通货膨胀率明显降低。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482.3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386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9%
货币名称:欧元
汇率:1美元=0.754欧元(2014年平均汇率)
通货膨胀率:0.1%
失业率:10.7%
【资 源】森林和水资源丰富。森林面积217.7万公顷,覆盖率为33.4%。有722条河流,长度超过100公里的河流有21条,最长的涅穆纳斯河全长937公里,在立境内长度为475公里。立境内湖泊众多,水域面积超过880平方公里,面积超过0.5公顷的湖泊有2834个,其中最大的德鲁克夏伊湖面积4479公顷(42.26平方公里)。此外还有泥炭、矿物建筑材料等资源。
【工 业】2013年工业(不含建筑业)产值716.65亿立特(约合275.5亿美元),同比增长0.7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9%。工业主要分为加工制造业、水电气供应两大部分,产值分别为627.14亿立特和81.19亿立特,同比分别增长1.55%和下降5.58%。2010年,工业从业人口23.81万,占就业总人口的17.7%。
据立统计局统计,近几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08 | 2009 | 2010 | |
开采泥炭 | 52.1 | 54.4 | 32.68 |
开采石英砂 | 3.8 | 4.1 | 6.73 |
原油 | 12.8 | 11.5 | 11.5 |
木纤维板(万平方米) | 3130 | 2070 | 2820 |
造纸 | 11.97 | 8.66 | 11.31 |
水泥 | 110 | 60 | 80 |
电视机(万台) | 37.67 | 42.05 | 41.65 |
亚麻纤维 | 0.55 | 0.25 | 0.48 |
套装(万套) | 20.5 | 25.5 | 30.2 |
布匹(万平方米) | 2760 | 1310 | 2950 |
发电量(亿千瓦时) | 131 | 142 | 46 |
【农 业】2014年农业产值24.51亿欧元,同比下降11.9%。2013年,农业从业人口11.07万,占就业总人口的8.6%。
据立统计局统计,近几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家禽(畜)存栏数如下(单位:千吨、千匹、千头、千只):
2012 | 2013 | 2014 | |
谷物 | 4585.2 | 4438 | 5324.1 |
马铃薯 | 541.5 | 423.8 | 468.5 |
蔬菜 | 303.1 | 258.9 | 251.1 |
油菜 | 632.9 | 550.6 | 501.5 |
马 | 36.4 | 29.5 | 22.2 |
牛 | 752.4 | 729.3 | 713.5 |
猪 | 790.3 | 807.5 | 754.6 |
羊 | 75.4 | 96.4 | 113.5 |
家禽 | 8921.2 | 9085.6 | 9761.6 |
【服务业】服务业是立陶宛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服务业产值144.5亿欧元,同比增长6.7%。其中交通运输业76.5亿欧元,酒店服务业1.74亿立特,其他服务业75.96亿欧元,同比分别增长5.9%、3%和7.7%。2014年,服务业从业人口43.9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33.2%。
【旅游业】2014年,立陶宛宾馆、旅店、疗养院等旅游机构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02.2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18.3万人次,占58.5%,主要来自俄罗斯、波兰、德国和拉脱维亚等国。2014年,立公民赴国外旅游88.5万人次,同比增长1.4%,主要目的国为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拉脱维亚。截至2014年底,立共有各类宾馆、酒店等1400家,客房24251间。主要旅游景点:维尔纽斯老城、特拉盖古堡、凯尔纳维遗址、尼达沙丘、帕兰加、希奥利艾十字架山、德鲁斯基宁盖等。
【交通运输】交通体系完备,铁路网与欧洲及独联体国家连成一体,可直接或转车前往有关国家;公路网发达,有E28、E67、E77、E85、E262、E272等6条欧洲公路干线经过;克莱佩达港是立最大海港,与世界200多个港口通航。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铁路为主。
2014年,立全年货运总量为1.27亿吨,较上年增长3.3%。客运总量为4.26亿人次,较上年增长3.6%。
主要国际机场:维尔纽斯机场、考纳斯机场、帕兰加机场。
【财政金融】立陶宛中央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立黄金外汇储备200亿立特(57.92亿欧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
据立财政部统计,2013年,立中央财政收入244.91亿立特(约合94.2亿美元),财政支出251.48亿立特(约合96.7亿美元),财政赤字6.56亿立特(约合2.5亿美元)。
截至2013年12月,立国家债务(含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社会保障基金债务)总额469.68亿立特(约合180.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4%,其中国内债务142.03亿立特,同比增加28.51亿立特,国外债务327.65亿立特,同比减少24.6亿立特。同期,政府长期债务440.91亿立特(约合169.5亿美元),占93.9%,短期债务28.76亿立特(约11.06亿美元),占6.1%。近年国家预算收支状况如下(单位:亿立特):
2009 | 2010 | 2011 | |
收入 | 207.090 | 323.188 | 306.95 |
支出 | 245.929 | 390.577 | 339.57 |
差额 | -38.839 | -67.369 | -32.62 |
截至2013年,立共有7家注册商业银行、9家外国银行分行和2家外国银行代表处,外国资本超过80%。此外还有立中央信用社及其他67家信用社,另有174家欧盟国家银行虽在立无代表机构,但可处理跨国业务。
【对外贸易】据立陶宛海关统计,2013年立进出口总额1763亿立特(约合677.8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出口额847.79亿立特(约合325.9亿美元),进口额915.21亿立特(约合351.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5%,外贸逆差为67.42亿立特(约合26亿美元),同比增加6.4%。
主要出口商品为矿产品、机电设备、电气设备、木材等,主要进口商品为矿产品、机电设备、电气设备、化工产品、蔬菜及水果等。近几年进出口贸易额如下(单位:亿立特):
2010 | 2011 | 2012 | |
出口额 | 542.64 | 696 | 796.56 |
进口额 | 609.43 | 782 | 865.78 |
差额 | -66.79 | -86 | -69.22 |
2013年,立对欧盟国家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5.5%,对独联体国家占31.6%,其中对俄罗斯出口占19.8%;立自欧盟国家进口占进口总额的60.3%,独联体国家占32.6%,其中从俄罗斯进口占28.1%。
【外国资本】截至2013年底,立陶宛累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428亿立特(约合164.6亿美元),较上年增加3.88%,人均累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4532立特(约5587美元)。主要投资国及所占份额依次为:瑞典23.7%,波兰10.1%,德国10.1%,丹麦8.7%和挪威6.2%。外国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批发零售、机动车和摩托车维修、信息通讯等领域。
【对外投资】截至2013年底,立陶宛累计对外直接投资72亿立特(约合27.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3.95%。对外投资总额中85.5%投向欧盟国家,11%投向独联体国家。主要投资对象国及所占份额依次为:荷兰24.3%,爱沙尼亚14%,拉脱维亚14%,塞浦路斯12.6%,波兰11.1%。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和技术活动、制造业、批发零售、机动车和摩托车修理、金融保险业。
【人民生活】2013年,立陶宛平均月收入2230立特(约合857.4美元),较上年增长5%。最低工资标准1000立特(约合384.5美元)。2013年立失业率为11.8%,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总就业人口为129.28万,失业人口为21.1万人。2014年2月,立注册失业人口21.09万人,环比增长3.6%,同比减少7.6%。失业率11.5%,环比提高0.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2013年立陶宛根据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HICP)计算的年均通胀率为1.2%,比2012年降低2个百分点,低于2013年欧盟平均水平(基于临时数据)0.3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1%。
【军 事】1992年11月19日组建军队,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立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家国防委员会是协助总统处理国防事务的决策机构,由总统、议长、总理、国防部长和三军司令组成。现阶段实行行政领导与作战指挥相分离的军政、军令双轨领导体制,即由国防部文职人员控制军队,由三军司令及其领导的国防参谋部指挥部队执行各种作战训练任务。现任国防部长尤奥扎斯·奥莱卡斯(Juozas OLEKAS),三军司令阿尔维达斯·波丘斯(Arvydas POČIUS)中将。立国家安全政策是公开、透明和非对抗性的,认为目前国家安全未受到任何直接军事威胁,不视任何国家为敌人。2011年,立军共有1.6万余人,编为陆军、空军、海军、特种作战部队、后勤保障部队、军事教育训练机构和部队等,其中陆军约6000余人,空军约1000余人,海军约600余人,还有8000余名预备役人员。目前,立军在阿富汗等地派驻200余人参与北约军事行动及协助当地重建工作。
2013年度国防预算9.245亿立特(约合3.55亿美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8%。
【文化教育】教育管理机构主要是教育和科学部、议会教科文委员会和国家科学委员会。重大教育问题由议会或政府与国家科学委员会协商决定。采取10年基础教育制度,即初等小学(1~4年级)、基础中学(5~10年级)。基础中学毕业后,学生可选择进入高级中学(2年)、职业学校(3~4年)、音乐学院(6年)或职业教育中心。高级中学毕业后可进入高校进行为期4~5年的本科学习。此外,立还设立强化高中(通常为私立中学)(4年)、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儿童而设)和青年学校等。
2012~2013学年,立共有各类学校1242所,注册学生总数为373900人。全国共有大学23所,在校大学生113800名,教师9809人。主要高等院校有:维尔纽斯大学、维尔纽斯师范大学、盖迪米纳斯理工大学、考纳斯维陶塔斯大学、考纳斯理工大学、考纳斯医学院和立陶宛军事学院等。维尔纽斯大学创建于1579年,是立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也是欧洲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现有学生2.2万名。
【新闻出版】2011年,立定期出版558种杂志和期刊,年发行总量6170万份;报纸262种,发行量1.76亿份。主要报刊有:《立陶宛晨报》、《共和国报》、《晚间消息报》、《商业新闻》、《考纳斯日报》、《西部快报》、《人物杂志》等。
主要通讯社有:立陶宛通讯社(ELTA)、波罗的海通讯社(BNS)等,均为私营通讯社。
主要电视台有:国家电视台——立陶宛电视台(LTV)、自由独立频道(LNK)、“TV-3”电视台、“TV-4”电视台等。
主要电台有:国家电台——立陶宛电台、“M-1”电台、“中央电台”、“自由之波”电台、俄语电台“俄罗斯广播”、波兰语电台“ZNAD WILII”等。
【对外关系】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5月1日加入欧盟。奉行务实的对外政策,重视睦邻友好合作,努力扩大在波罗的海地区乃至欧盟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已先后加入6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大力发展与乌克兰、摩尔多瓦、外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国家的关系,支持其加入欧盟和北约。2007年12月21日,立正式成为申根协议成员国。截至2013年12月,立陶宛建交国总数为174个。2011年,立任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轮值主席国,积极推动该组织在应对跨国威胁、维护地区安全、发展与地中海国家关系等方面的合作。2012年担任波罗的海与北欧八国区域合作机制协调员。2013年下半年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推进能源安全与“东部伙伴关系”作为主要任务。2013年10月,当选2014-2015年度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同中国的关系】1991年9月14日中立两国建立外交关系。2012年,中立关系发展顺利,各领域合作日益深化。4月,温家宝总理在波兰华沙会见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立陶宛总理库比留斯。5月,立陶宛议会副议长塔马绍斯卡斯率立中议员小组访华,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访立。9月,立陶宛总理库比留斯来华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2年新领军者年会,温家宝总理会见。立经济部长日留斯来华出席第16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并访问山东省。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张建南访立。10月,商务部副部长陈健访立。2013年中立关系续有发展。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会见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立陶宛总理布特克维丘斯。2014年8月,立总统格里包斯凯特、总理布特克维丘斯、议长格劳济涅内、外长林克维丘斯分别就云南鲁甸地震向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张德江委员长和王毅外长致慰问信。12月,李克强总理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会见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立总理布特克维丘斯。2015年2月,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主持联合国安理会公开辩论会期间会见立外长林克维丘斯。6月,张高丽副总理访立,分别同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总理布特克维丘斯会见、会谈。11月,李克强总理在苏州会见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立陶宛总理布特克维丘斯。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3年双边贸易额为18.1亿美元,同比增长5.3%,其中我对立出口16.9亿美元,同比增长3.4%,自立进口1.2亿美元,同比增长39.3%。2014年双边贸易额为18.15亿美元,同比增长0.1%,其中我对立出口16.58亿美元,同比减少1.7%,自立进口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中国驻立陶宛大使:魏瑞兴。馆址:维尔纽斯市阿尔吉尔多大街36号(Algirdo g.36,LT-03218 Vilnius,Lithuania)。电话:(3705)2162861;领事部电话:2162972;传真:2162682。网址:www.chinaembassy.lt。经商处地址:维尔纽斯市布林捷街34号(Blindžių g.34,LT-08110 Vilnius,Lithuania)。电话:(3705)2722375;传真:2722161。网址:http://lt.mofcom.gov.cn。
立陶宛驻华大使:伊娜·玛邱罗尼塔(Ina Marciulionyte,女)。馆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18号京润水上花园B区30号,邮政编码:100016。电话:(010)84518520;传真:(010)84514442。
【同美国的关系】1991年9月6日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立独立以来,一直与美保持密切关系,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基本支持美方立场,积极参与美领导的军事行动。与北约互动频繁。2013年8月,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总统集体访美,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并就加强战略合作、能源安全合作、网络信息安全以及跨大西洋经贸合作交换意见。2014年3月,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立陶宛,与立总统格里包斯凯特会见并讨论乌克兰局势。
【同俄罗斯的关系】1991年10月9日与俄罗斯建立外交关系。受历史和现实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立俄关系发展缓慢,高层往来不多。2014年,受乌克兰危机影响,立俄关系有所恶化。
【同波罗的海邻国的关系】立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在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众多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传统联系,三国之间除设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部长级定期会晤机制外,还建立了波罗的海大会、波海地区国家经济论坛、三国首都会议机制等。2014年,三国继续保持各级别、各领域的频繁互访和密切交往。此外,三国还就推动建立波海三国统一能源市场、修建波海联合铁路等问题上取得一定进展。
【同其他国家的关系】2013年,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访问丹麦、斯洛伐克、法国、乌克兰、美国、拉脱维亚、波兰、格鲁吉亚、希腊等国。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德国总统高克、爱沙尼亚总统伊尔维斯、格鲁吉亚总理伊万尼什维利等访立。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更多学者专区
-
刘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李静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
<p>陆齐华/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编审、《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p>
-
高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东欧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
张聪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研究员
-
<p>马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社会文化政治研究室副研究员 </p>
-
韩克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室副研究员
-
张红侠/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胡冰/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编辑、《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
-
肖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和高加索研究室副研究员